期刊简介
本刊物是以刊登伤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临床、康复、推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为宗旨。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6/R
- 国内刊号:11-5516/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省科技厅、省出版局、新语言文学委员会评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探究
李慧颖
关键词:
摘要:抗菌药主要可分为以下2大类型:浓度依赖性抗菌药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主要为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等,其具有血药峰浓度越高,灭菌的效果越好的特点。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则主要为β内酰胺类药物,其灭菌的作用与药物的血药峰浓度无太大的联系,主要与药物对于病菌的MIC时间有关。抗菌类药物在进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时,需要以下2种条件:(1)药物具备一定的浓度;(2)作用于靶位一定的时间。时间与浓度的关系在药代动力学中主要是由AU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表示[1]。使用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时,药物的浓度越高,则杀灭病原菌的作用越强,对于此类药物,通常的疗效预测指标为Cmax与MIC的比值。氨基糖苷类药物即为较典型的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有研究显示,对于肺炎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时,48小时内若Cmax与MIC的比值能够超过10,则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速度更快[2]。因此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通常要求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增加给药剂量,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在进行杀菌作用时,药物的浓度到达一定的量即会达到饱和,此时增加药物剂量对于治疗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于此类药物,T>MIC即为监控疗效的指标[3]。β内酰胺类药物即为为常见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根据相关研究证实,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疗效与AUIC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在使用过程中的方案优化进行分析与讨论,具体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