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物是以刊登伤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临床、康复、推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为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出版部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16/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16/R

邮发代号: 黑龙江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黑龙江

出版地区 黑龙江

订购价格 696.00

杂志荣誉 2002年省科技厅、省出版局、新语言文学委员会评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6/R
  • 国内刊号:11-5516/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省科技厅、省出版局、新语言文学委员会评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2007年第2期文章
  • 腹膜透析患者的整体护理

    腹膜透析做为治疗尿毒症的一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详细的学习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对此我们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了整体护理.......

    作者:李瑞香;孙芳 刊期: 2007- 02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50ml,30分钟滴完,观察冠脉再通情况.结果:46例溶栓病人有32例灌注成功,冠脉再通率70%,其余为不再通.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比较好,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作者:丛德香;李瑞芬 刊期: 2007- 02

  • 心理护理在肾病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护理实践,从心理护理特征基本方法、对象、任务和方法入手,使之成为心身康复的增强剂,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结合,才能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于庆霞;高鸿雁;张翠杰 刊期: 2007- 02

  • 手术室护士如何与临床医生协调工作关系

    手术室护士与临床医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设备、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

    作者:朴明媚 刊期: 2007- 02

  • 浅谈老年高血压的健康指导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压.其并发症脑卒中、心衰、肾衰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重视对高血压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可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作者:何晓梅 刊期: 2007- 02

  • 急救专科护士的职能与形象定位构想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急救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学科,急诊抢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而急救护理亦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是我国急救护理学发展的趋势.......

    作者:姚秀华;朱禧庆;牛娟 刊期: 2007- 02

  • 对住院精神病人外逃行为的分析与防范措施

    在住院精神病人中有外逃行为者较多,他们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认为无病用不着住院而外逃,给病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外逃行为进行认真分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的加以防范.......

    作者:张凤云;杨玉芹 刊期: 2007- 02

  • 手术中大量失血病人的输液体会

    术中大量失血可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起的微循环供血不足,以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各组织器官的急性代谢发生紊乱和功能障碍,因此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的关键措施.......

    作者:张太群 刊期: 2007- 02

  • 浅谈康复护理带教

    总结多年来康复护理的带教经验,提高康复护理工作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功能残障者服务.......

    作者:李云杰 刊期: 2007- 02

  • 产前保健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孕产妇保健事业发展很快,各地均先后建立健全了孕产妇系统保健与孕妇管理,其目标为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率并提高母儿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产前保健的重要.......

    作者:李艳凤;刘欣艳;郑桂贤 刊期: 2007- 02